大人们常以为自己经验充足,于是对孩子提出诸多要求,作出种种评价。但孩子们心中有许多话想要告诉大人。这些话语中包含了委屈,也充满了期待。事实上,大人理应耐心聆听。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见识是逐渐累积的。以小明为例,他从小镇长大,直到10岁才首次踏入大城市。那里的高楼大厦和便捷的交通,对他来说都是新鲜事物。大人不能因为自己走过许多地方,见过许多事物,就期望孩子能迅速达到同样的认知高度。每个孩子都应按照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。大人可能积累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知识,但这不能强加于孩子,让他们迅速学会。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个体,接触新事物的机会有限,他们需要逐步去发现世界的美好与复杂。
孩子渴望探索世界时,家长不宜急切催促。比如,当孩子学习历史这类较为复杂的学科时,他们需要记忆理解众多时间线、事件和人物。孩子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书籍、查阅资料、向老师请教。这一过程是不可避免的,家长应耐心等待孩子的成果,而非急功近利。
大人常常对孩子在学习成绩和才艺展示上有着极高的期望,甚至希望他们永远都能拔得头筹。比如小敏,她的父母就要求她在考试中必须稳居第一。然而,每个班级都有许多优秀学子,要想每次都夺冠几乎是不可能的,这就像是给孩子布置了一项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。大人只是设定了标准,自己却难以做到。以职场竞争为例,在成年人世界中,想要始终保持领先也是相当困难的,连大人自己都无法做到永居前列,那为何要这样苛求孩子?孩子若无法满足这些期望,等待他们的往往是责备,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不公平。
这种要求脱离实际,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。一项调查显示,超过六成的孩子因家长过高的期望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。他们开始感到焦虑和恐惧。长此以往,这种状况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,干扰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,阻碍他们的成长。
孩子犯错本是家常便饭。小辉在家中玩耍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,他的父母立刻就对他进行了责骂。实际上,孩子并非有意犯错。在学校里,学生考试不理想或顽皮捣蛋,老师有时也会大声斥责。然而,大人们似乎忘了自己小时候也曾犯过错。海伦·凯勒小时候因听不见、看不见,常常做出令大人觉得奇怪的举动,但她的老师莎莉文却宽容地对待她的错误,并从中引导她认识到正确的事物。大人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,应当保持冷静。若孩子能在犯错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吸取教训,大人就应当给予宽容。
批评孩子的过错而不抹黑他们的人格至关重要。大人在责备孩子时,往往说出气话,诸如孩子笨、懒等。这些话语不仅不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,反而可能让他们内心深处留下对自己的负面印象。这样的指责如同刻在孩子心上的疤痕,难以愈合。相较之下,积极的引导则能让孩子在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,也能体会到大人的关爱。
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大人的肯定和夸奖。小光,一个来自乡下的内向孩子,他勤奋地画画,一旦得到父母的几句赞赏,就会异常开心。孩子需要这样的正面回应来提升自信。然而,现实生活中,许多大人对孩子总是冷嘲热讽,甚至冷面相待,这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。比如,小光一大早就帮父母做早餐,但因为做得不够好,父母只是皱眉说:“做不好就别做了。”这让小光下次不敢再尝试。大人的尊重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。如果大人能够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努力,给予他们更多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,孩子就能勇敢地迎接更多的挑战。
大人若常对孩子冷嘲热讽,不只可能击垮孩子的自信心,还可能让亲子或师生关系变得紧张。例如,一个孩子费尽心思解数学题,草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字,结果却换来大人一句“这么简单都不会”,这会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减,并逐渐疏远大人。如此的家庭或教育环境,显然是不健康的。
孩子的内心如同易碎的玻璃杯。小依在学校遭受同学误解,心情十分沉重。她本希望老师能安慰她那颗脆弱的心,然而老师却并未给予关注。孩子面对挫折时,内心已经摇摇欲坠,急需大人用温暖的心去呵护。若大人忽视甚至打击,孩子的内心可能遭受更严重的伤害。成长的道路上,孩子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情绪起伏,比如朋友间的争执、学业压力的增大等。这时,如果大人能及时提供心理支持,就如同为杯子加上一个稳固的支架,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,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。
生活中,不少孩子因大人的疏忽或不恰当对待而出现抑郁或自卑情绪。在我国,每年都有众多儿童因心理困扰而寻求心理咨询,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成人对孩子心灵的关爱不足。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轨迹,大人不应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塑造。以小宇为例,他对艺术充满热情,然而家长却期望他成为科学家。大人常常以“为你好”为借口,对孩子施加过度的压力。然而,即便孩子不能成为最闪亮的明星,像龙那样的人,他们也能在平凡中创造伟大。就像那些普通的劳动者,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。马、牛等动物虽然平凡无奇,却对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大人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潜能,让他们沿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。
大人过于强迫,孩子易迷失自我。他们为了迎合大人期望,常压制自己内心真实想法。时间一长,人生方向可能就此迷失。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价值,大人应挖掘并利用这些价值。不应仅凭个人意愿塑造孩子。